盱眙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盱眙县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江苏专家解读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②
发布时间:2024-03-04     浏览次数:     来源:

2月22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有关情况,文件聚焦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明确了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内容上注重符合江苏实际、体现江苏特色。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权威专家宣传解读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和内涵。

刚刚发布的省委一号文件就“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作出具体部署,结合江苏实际,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分解,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创造性地落实到位。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持续开展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农村道路通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方面工作,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但是离总书记对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的殷切期望还有差距。我们必须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必须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万工程”,就是从整治农村最突出的“脏乱差”问题入手,由点及面、由小到大、迭代升级,经过20年的持续努力,稳扎稳打、久久为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典型范例。我们开展乡村建设,就是要学深悟透“千万工程”经验所蕴含的精髓要义,把其中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运用到乡村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的全过程,真正发挥这个重要法宝的样板示范作用。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必须牢牢把握工作的重点环节。一是着力强化乡村规划引领。规划先行是避免乡村建设盲目性和资源浪费的必然要求。要注重规划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统一,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发展、指导建设、优化布局的功能。二是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这是乡村建设重点中的重点,必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全面落实今年省委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新建10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14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等一系列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单位和责任人,保质保量保时顺利完成。三是着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先解决“有没有”问题,再解决“好不好”问题的顺序,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四是着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在农村的教育、医疗、文体、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总体上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主要问题是服务质量不高和城乡之间的不均等。要持续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切实增强农村居民获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五是着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关系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要建立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各项措施,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农村生态文明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双提升。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必须紧盯农民群众需求。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农民群众是乡村建设的主体。要按照“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抓得住、能见效、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的要求,从农民最迫切的现实需要入手,充分考虑群众诉求意愿,因地制宜筹划推动几件普及普惠、以点带面的实事要事。建设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好乡土文化,体现乡村特色,不能把乡风乡韵乡愁搞没了。要健全工作机制和操作方法,把握财政承受度、群众认可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折不挠、持之以恒,加快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景展现在江苏大地。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功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调“推广运用数字化、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深化乡村治理建设试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乡村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日益增加、新型社区大量出现、治理要求日趋提高等严峻挑战。数字治理拓展了乡村治理的边界和深度,是应对上述挑战的有效手段。

数字治理实现了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内容的精细化,提升了乡村治理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及公共服务的专业化、高效化。一是以数字治理赋能基层党建体系。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党员微信群,优化升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推动党务网上公开,实现“党建+”与“互联网+”的双向深度融合。二是以数字治理赋能民主决策体系。依托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建立“村民微信群”和“农村社区公众号”,开发网上民主议事、投票表决功能,为村民提供线上参事、议事的通道,实现村民参与社区管理方式的多样化、便利化。推进村级基础台账电子化,推进村务、财务等专项事务的网上公开、网上互动,提高村级事务决策的透明度,让农民的基本权益得到更加有效保障。三是以数字治理赋能综合治理体系。以数字乡村治理平台为基础,大力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利用智能监控设备实现智慧平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推进数字乡村治理平台与党建微网格、社区网格、物业网格和警网的实时对接,形成对农村安全生产、疫情防控、防灾减灾救灾、消防安全、应急处置等事务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级”综合治理新模式。四是以数字治理赋能环境管理体系。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化长效管护模式,搭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反馈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督查反馈智能化、可视化,实现对农村卫生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源等实时监测、实时交办,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智能化水平。五是以数字治理赋能乡村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手段,在农村社区实现“互联网+”教育、医疗、养老、农技推广、金融等公共服务治理数字化。充分利用数字建设成果,大力推广网上办、掌上办,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即时办、移动办、自助办。

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从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村地区创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和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2023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88元,增长7.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07,比上年同期缩小0.04。可以说,农民增收形势向好,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积极向好态势,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挖掘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稳住农民增收的好势头,下一步应突出抓好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就业、产业、创业“多业”联动,健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长效机制。一是以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为目标,积极促进就地就近就业。要通过优环境、强产业、稳岗位等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推进乡村用工制度改革,提高项目建设吸纳就业能力,带动农民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就业,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质量。二是大力支持农村地区创业,把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新发力点,不断壮大农村创业队伍,强化对创业主体政策支持。三是发展乡村产业促增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