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盱眙县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盱眙县奋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27     浏览次数:     来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盱眙县扎实有效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整合统筹各层次、各渠道、各领域资金,结合工作任务,形成合力,近三年,全县累计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41.2万亩,投资约95950万元,奋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走在前列,更加扎实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精准施策 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

位于黄花塘镇的马桥片、常庄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一眼望去,田间道路又宽又直,田下沟渠四通八达。建设面积1.43万亩,涉及黄花塘镇黄花塘村、大字营村2个行政村,项目投资4290万元,新建泵站11座,配套桥涵闸等渠系工程676座,防渗渠12.134公里,疏浚沟渠2.1公里,土壤改良2000亩,混凝土路41.6572公里,输变电线路2.73公里,耕地质量监测1处,栽植防护林木4850株。各项工程使用良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盱眙县各单位形成合力,确保政策支持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在制度设计与组织架构层面,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立足“高起点”。在项目规划上,坚持以服务主导产业为导向,找准项目区发展主体,将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分别制定功能不同的片区发展规划,多次走访黄花塘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确保选址准确、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聚焦增效益。在黄花塘常庄片项目区规划了2000亩土壤改良。通过土壤改良,可以使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结构改善,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改良能够改善土壤的保水性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土壤改良可以调节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的活性等多方面因素,减缓土壤质量的退化,延长土壤的生命周期。通过土壤改良,可以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增强耕地利用效益。

严把质量关。全县提升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加强项目计划管理,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对高标准农田项目立项和管理,全部实行政务公开、阳光操作,所有项目在网上公布,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检测全部采取公开竞争性招标,当地纪委监委全程跟踪督查,公开、公平、公正选择参建单位。

敢于创新 让高标准农田拥有“科技范儿”

泵站智能化。黄花塘镇马桥片项目区内安装7座MPIS一体化智能泵站,主要有以下特点:在PC端和移动端都可以控制泵站的运行和停止;刷卡即可实现灌排;泵站前后24小时全方位视频监控;泵站安装可实现移动组合,并且泵站适用于各种泵型。相对于传统泵站,一体化泵站建设安装便捷、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

监测智能化。黄花塘镇常庄片项目区设立耕地质量监测站点,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试点,建立包括物联网自动虫情信息采集设备、物联网农田气象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站、远程监控系统、物联网监测软件平台等,对农作物生长动态信息开展实时监测,对灾情、墒情预警,实现农业四情的监测预警智能化,为农业生产决策指挥提供依据。

灌溉节水化。盱眙县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管道灌溉,推广使用加筋聚乙烯PE管,与传统聚乙烯PE管比,加筋聚乙烯PE管具有通水效率高、节能效果大、承压能力强等优势。2022年度黄花塘镇高标准农田项目铺设管道15.27公里,节水灌溉面积2540亩,节约水量97万立方米。

建管共抓 为高标准农田管护订立“高标准”

农田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如何“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盱眙县正加快探索高标准农田管护模式,出台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做到高标准农田竣工验收后,立即落实建后管护实施主体,完善后续监测评价和跟踪督导机制,及时有效修复损毁设施设备。

建立“县级监管、镇级建设、村级管护”的工作运行机制,即项目所在镇(街道)是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主体,履行项目建设法人职责;县农业农村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主管部门,履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监管职责,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有力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落实管护经费,健全管护机制,确保项目长久发挥效益,为盱眙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盱眙模式。

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以生态高标准农田为载体,统筹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在每个项目区都栽植了绿化苗木,通过农田林网建设,美化项目区整体形象,提高森林覆盖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沟渠整治,项目区水系畅通。泵站、水泥路等工程的投入使用,使项目区的村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盱眙县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进程的重要措施,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守好百姓“米袋子”。